你如果不能做自己,就只能做别人手里的风筝
小时候拿了零花钱,你想买一盒漂亮彩笔,父母说“你应该买那本故事书”,你犹豫半天,放下了心爱的彩笔,买了故事书,因为你想听他们表扬你“真乖”;
中考那年,你想要成为一名快乐的幼教老师,他们说“那有什么出息,考高中上大学才厉害”,你虽然有点不情愿,但还是去考了高中;
高考成绩不错,你想去那座喜欢的南方城市读书,那所大学里有你喜欢的专业。他们说“离家太远啦,不方便,你不如这个这个这个”,于是你在离家很近的大学读书,选了一个你并不喜欢但据说很好找工作的专业,四年里你味同嚼蜡,却又想“他们到底是为我好啊”;
你不打算考研的,你想找份喜欢的工作,自食其力,过自己喜欢的生活,薪水低一点也没关系。但他们说,“你得考公务员啊,至少也得是事业单位啊,多稳定啊”……后来你考了公务员,朝九晚五,成了人人嘴上羡慕心里却觉得好无趣的那个熬日子的人;
谈恋爱的时候,结婚的时候,买房子的时候,生孩子的时候,想要跳槽的时候……有一天你猛然发现,自己从未离开过“他们”,生活里一直有他们的影子,你的父母,你的亲朋,你的同学好友,或者是你的爱人。
他们七嘴八舌地参与着你的人生,左右着你的想法,甚至,掌握着你的未来。
你看过《楚门的世界》,觉得很荒诞,可是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跟楚门一样可怜,因为你一直都没有过上你喜欢的生活,你过的都是他们想要你过的生活,或者,在爱的名义下他们认为你应该过的生活。
你可能是他们理想的延续,也可能是他们对生活不满所抱有的一线希望,你是他们抗衡庸常人生的武器。
可惜的是,你唯独不是你自己。
你不能选自己喜欢的玩具,那时你还小,没有办法;
后来你发现自己越长越大,你没有力量去做自己,不能选的东西仍然很多,甚至越来越多,你的人生被爱温柔地绑架了,越走越远,越走越急。
不止一次有人跟我说,有了孩子以后,越想越害怕。因为母亲对自己的那些“控制”,开始在更小一代身上发挥威力——有些人是习惯或者乐于成为一个家庭的权威的,家庭财务要管,儿女的工作要管,孩子的吃喝拉撒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思,大事小情无所不包,全都要听我的!
不听怎么办?!
一哭二闹三折腾,一定会让你束手无策,乖乖就擒。
不理会呢?是否会知难而退,分开住,给彼此一点空间?
不不不,有的人动辄就拿寻死觅活来吓唬自己的儿女,你以为这是奇葩,生活中却一点都不少见。
因为,这些年,他们已经习惯成为“掌控者”,一旦失去了力量,人生就失去了颜色。
所以,是爱的绑架者让你不能成为你自己,但同时也是你的纵容,让他们成为另外一番模样。
女友说,她眼看母亲控制了弟弟一家,弟弟孝顺不好反驳她太多,弟妹柔弱无力抵抗,母亲将自己强大而不容易质疑的意志全部灌输到他们小家庭里,他们几乎不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乐趣,一切都要以母亲为准。
想想看,好可怕。
更可怕的是,很多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,甚至会帮忙开脱:是为你好啊,是因为爱你们,这还有什么不满意?!
今天看到一句话,“相比于锋芒毕露的批评,和颜悦色的怂恿显得分外温柔”。
有多少家庭矛盾恰是源于母亲们和颜悦色地怂恿自己的儿子去“争取更多权利”,她们并不是横加干涉,但是争取到了儿子,也就争取到了“胜利的武器”,导致家庭面目全非甚至分崩离析的例子,数不胜数。
我给克莱德先生推荐毛姆的短篇小说集,他非让我给他先讲几个故事来听听。其中我给他讲了《风筝》——
一位自诩为上等人家的太太,对自己和丈夫要求都挺高,有了孩子以后也是如此,要把儿子培养成真正的绅士。一家人,在太太的强大意志管理和笼罩下倒也相安无事,他们唯一的娱乐和爱好就是周六去放风筝,当妈的恨不得这样过一辈子。
有一天,儿子带了女朋友回来,母亲百般羞辱她,没想到儿子反而心有不忍向她求婚,并不顾阻拦同她结婚,彻底搬出了父母家,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。
天长日久,儿子很怀念自己唯一的爱好风筝,但是妻子嘲笑他说那是小孩子的玩意。后来他就偷偷去,发现母亲已经花重金打造了更豪华的风筝,他开始重新跟父母放风筝,直到妻子发现勃然大怒,给他收拾了行李。
他提着行李回家,母亲说:太好了,房间已经准备好了。
他再也没有离开父母家。在母亲的支持下只给妻子能够吃饭的钱,任凭妻子敲门、哀求、咒骂都无动于衷,父母家太舒服了;婚姻破碎,法官判他支付赡养费,他也一分钱都不肯给,宁愿坐牢。因为,妻子毁坏了他的风筝。
没有人甘愿做一只被别人掌控在手里的风筝。
可是,如果你不奋力挣脱那根线,不努力地去做自己,你就永远摆脱不掉别人的期待、爱和渴望的枷锁,就会跟着别人的方向和轨迹去行走,去过看似是你实际上却是别人操控的人生。
成为你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、力量和智慧。
但是无论付出再多,这也是值得的。
当你成为你自己,你才会更真切地知道什么是好,什么是适合自己的,什么是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,什么是你想要的爱,什么时候可以义无反顾地离开。
而不是,人云亦云,成为别人的影子,或者,一只风筝。
中考那年,你想要成为一名快乐的幼教老师,他们说“那有什么出息,考高中上大学才厉害”,你虽然有点不情愿,但还是去考了高中;
高考成绩不错,你想去那座喜欢的南方城市读书,那所大学里有你喜欢的专业。他们说“离家太远啦,不方便,你不如这个这个这个”,于是你在离家很近的大学读书,选了一个你并不喜欢但据说很好找工作的专业,四年里你味同嚼蜡,却又想“他们到底是为我好啊”;
你不打算考研的,你想找份喜欢的工作,自食其力,过自己喜欢的生活,薪水低一点也没关系。但他们说,“你得考公务员啊,至少也得是事业单位啊,多稳定啊”……后来你考了公务员,朝九晚五,成了人人嘴上羡慕心里却觉得好无趣的那个熬日子的人;
谈恋爱的时候,结婚的时候,买房子的时候,生孩子的时候,想要跳槽的时候……有一天你猛然发现,自己从未离开过“他们”,生活里一直有他们的影子,你的父母,你的亲朋,你的同学好友,或者是你的爱人。
他们七嘴八舌地参与着你的人生,左右着你的想法,甚至,掌握着你的未来。
你看过《楚门的世界》,觉得很荒诞,可是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跟楚门一样可怜,因为你一直都没有过上你喜欢的生活,你过的都是他们想要你过的生活,或者,在爱的名义下他们认为你应该过的生活。
你可能是他们理想的延续,也可能是他们对生活不满所抱有的一线希望,你是他们抗衡庸常人生的武器。
可惜的是,你唯独不是你自己。
你不能选自己喜欢的玩具,那时你还小,没有办法;
后来你发现自己越长越大,你没有力量去做自己,不能选的东西仍然很多,甚至越来越多,你的人生被爱温柔地绑架了,越走越远,越走越急。
不止一次有人跟我说,有了孩子以后,越想越害怕。因为母亲对自己的那些“控制”,开始在更小一代身上发挥威力——有些人是习惯或者乐于成为一个家庭的权威的,家庭财务要管,儿女的工作要管,孩子的吃喝拉撒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思,大事小情无所不包,全都要听我的!
不听怎么办?!
一哭二闹三折腾,一定会让你束手无策,乖乖就擒。
不理会呢?是否会知难而退,分开住,给彼此一点空间?
不不不,有的人动辄就拿寻死觅活来吓唬自己的儿女,你以为这是奇葩,生活中却一点都不少见。
因为,这些年,他们已经习惯成为“掌控者”,一旦失去了力量,人生就失去了颜色。
所以,是爱的绑架者让你不能成为你自己,但同时也是你的纵容,让他们成为另外一番模样。
女友说,她眼看母亲控制了弟弟一家,弟弟孝顺不好反驳她太多,弟妹柔弱无力抵抗,母亲将自己强大而不容易质疑的意志全部灌输到他们小家庭里,他们几乎不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乐趣,一切都要以母亲为准。
想想看,好可怕。
更可怕的是,很多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,甚至会帮忙开脱:是为你好啊,是因为爱你们,这还有什么不满意?!
今天看到一句话,“相比于锋芒毕露的批评,和颜悦色的怂恿显得分外温柔”。
有多少家庭矛盾恰是源于母亲们和颜悦色地怂恿自己的儿子去“争取更多权利”,她们并不是横加干涉,但是争取到了儿子,也就争取到了“胜利的武器”,导致家庭面目全非甚至分崩离析的例子,数不胜数。
我给克莱德先生推荐毛姆的短篇小说集,他非让我给他先讲几个故事来听听。其中我给他讲了《风筝》——
一位自诩为上等人家的太太,对自己和丈夫要求都挺高,有了孩子以后也是如此,要把儿子培养成真正的绅士。一家人,在太太的强大意志管理和笼罩下倒也相安无事,他们唯一的娱乐和爱好就是周六去放风筝,当妈的恨不得这样过一辈子。
有一天,儿子带了女朋友回来,母亲百般羞辱她,没想到儿子反而心有不忍向她求婚,并不顾阻拦同她结婚,彻底搬出了父母家,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。
天长日久,儿子很怀念自己唯一的爱好风筝,但是妻子嘲笑他说那是小孩子的玩意。后来他就偷偷去,发现母亲已经花重金打造了更豪华的风筝,他开始重新跟父母放风筝,直到妻子发现勃然大怒,给他收拾了行李。
他提着行李回家,母亲说:太好了,房间已经准备好了。
他再也没有离开父母家。在母亲的支持下只给妻子能够吃饭的钱,任凭妻子敲门、哀求、咒骂都无动于衷,父母家太舒服了;婚姻破碎,法官判他支付赡养费,他也一分钱都不肯给,宁愿坐牢。因为,妻子毁坏了他的风筝。
没有人甘愿做一只被别人掌控在手里的风筝。
可是,如果你不奋力挣脱那根线,不努力地去做自己,你就永远摆脱不掉别人的期待、爱和渴望的枷锁,就会跟着别人的方向和轨迹去行走,去过看似是你实际上却是别人操控的人生。
成为你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、力量和智慧。
但是无论付出再多,这也是值得的。
当你成为你自己,你才会更真切地知道什么是好,什么是适合自己的,什么是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,什么是你想要的爱,什么时候可以义无反顾地离开。
而不是,人云亦云,成为别人的影子,或者,一只风筝。
上一篇:不好意思,我不想原谅你